AIGC宇宙 AIGC宇宙

突发|Yann LeCun离职,要创业?

突然,却又在预料之内,Meta 经过人事地震之后,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还是选择离开。 据《金融时报》刚刚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Meta 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Yann LeCun 计划离开这家公司,并创办自己的初创公司。 也就是,Yann LeCun 要正式自己创业了。

突然,却又在预料之内,Meta 经过人事地震之后,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还是选择离开。

图片

据《金融时报》刚刚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Meta 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Yann LeCun 计划离开这家公司,并创办自己的初创公司。

也就是,Yann LeCun 要正式自己创业了。

此外,文章报道称,他也正在就筹集资金进行早期洽谈。

就此消息,机器之心也向熟悉的 Meta 团队成员进行了确认,得到的答复是不确定是否为真的,「他的内部 chat 还没有 deactivate」。

而在数天之前,PyTorch 之父 Soumith Chintala 也宣布将于 11 月 17 日正式离开 Meta,结束他长达 11 年的职业旅程。

图片

当时,LeCun 还对他表示:「祝你在下一份工作中一切顺利。」

图片

短短几天后,LeCun 也将开始自己的新旅程。

大调整下尴尬的 Yann LeCun

从今年 6 月扎克伯格斥资 143 亿收购 Scale AI 并任命 Alexandr Wang 领导的超级智能实验室以来,Meta 内部动荡不断。

一方面,Meta 四处高薪挖人,组建新团队;一方面,又对内大作手术,进行调整。

9 月,Information 就曾独家报道,Meta 对 FAIR 实验室施加了锁紧论文发表的新政策之后,LeCun 直接向同事透露了辞职意愿。

图片

到了今年 10 月底,Meta 更是对内部的人工智能团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员:裁减约 600 个职位,调整波及 FAIR、AI 产品以及基础设施团队,包括我们所熟知的田渊栋团队都被 Alexandr Wang 给裁撤了。

正是这种内部的矛盾,让即使身为图灵奖得主的 Yann LeCun 不得不离开大调整下的 Meta。

可以说,Meta 与 LeCun 的关系,从深度学习时代到大模型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2 年,AlexNet 的惊人表现和 Google 对 DNN Research(Hinton 团队) 的迅速收购,点燃了科技巨头对深度学习人才的渴望。

扎克伯格将 AI 视为「下一个大事件」,并决心迅速建立 Facebook 自己的顶尖 AI 实验室。

扎克伯格的目标非常明确:他需要一位像 Geoff Hinton 一样的领军人物。这个人选就是 Hinton 的前博士后、当时在纽约大学任教的 Yann LeCun。LeCun 是深度学习领域的另一位「教父」,尤其以其在卷积神经网络(CNNs)上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

图片

2013 年,扎克伯格亲自致电 LeCun,力邀其加盟,并给出了非常有诚意的让步:FAIR(Facebook AI Research)实验室可以设在纽约,LeCun 本人也可以保留在纽约大学的教职。

图片

更重要的是,LeCun 坚持 FAIR 必须采用开放的研究模式,即像学术界一样公开发表论文。他认为这是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唯一途径,因为顶尖学者渴望的是同行认可和推动科学进步,而非仅仅是高薪。

扎克伯格同意了这一点,这与 Google Brain 当时逐渐形成的开放研究文化不谋而合。

如我们所见,FAIR 为 Meta(原 Facebook)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核心技术、开源工具(PyTorch)和前沿探索。

而且在大模型竞争初期,FAIR 通过其 Llama 系列模型为 Meta 确立了独特的战略地位。

从 Llama 1 到 Llama 3,FAIR 开发了行业领先的开源大语言模型。 坚持开源策略,使 Meta 成为开放 AI 生态的领导者,对抗了 OpenAI 和 Google 的闭源模型。

图片

但在 AI 竞争日益残酷的今天,从大模型竞争失败,到重新组建团队,再到裁员,FAIR 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理想主义」的退潮。

在这样一个「新旧冲突」加剧、学术自由受限、内部文化混乱的环境中,LeCun 的离开似乎不那么意外。

LeCun 之后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惊喜?值得期待。

相关资讯

Sora到底懂不懂物理世界?一场头脑风暴正在AI圈大佬间展开

Sora 到底是不是物理引擎甚至世界模型?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Keras 之父 Francois Chollet 等人正在深入探讨。最近几天,OpenAI 发布的视频生成模型 Sora 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和以往只能生成几秒钟视频的模型不同,Sora 把生成视频的长度一下子拉长到 60 秒。而且,它不仅能了解用户在 Prompt 中提出的要求,还能 get 到人、物在物理世界中的存在方式。以经典的「海盗船在咖啡杯中缠斗」为例。为了让生成效果看起来逼真,Sora 需要克服以下几个物理难点:  规模和比
2/19/2024 3:15:00 PM
机器之心

谷歌Gemini生图功能紧急关闭,口碑一夜塌房,Yann LeCun:我早就知道

Gemini 好像终于被玩坏了。去年年底,谷歌 Gemini 震撼了业界,它是谷歌「最大、最有能力和最通用」的 AI 系统,号称第一个原生多模态大模型,能力超越 GPT-4,也被认为是谷歌反击微软和 OpenAI 的强大工具。对此,在 2 月 8 日,谷歌还把自家对标 ChatGPT 的服务 Bard 更名为 Gemini,以着重体现新使命 —— 旨在提供对「最强模型系列」的访问。上周谷歌还火速更新了 Gemini Pro 1.5 版。结果,推出不到一个月,这个 Gemini 就翻车了。多离谱呢,作为一个多模态的生
2/25/2024 7:49:00 PM
机器之心

LeCun转发,首个半导体设计开源大模型SemiKong问世,重塑芯片制造流程

编辑 | ScienceAI终于,半导体设计行业有了专属的开源大模型!7 月 9 日,国外公司 Aitomatic 宣布推出「Semi Kong」,这是世界上首个专为半导体行业设计的开源 AI 大型语言模型(LLM)。SemiKong 在 2024 年 Semicon West 展会上亮相,旨在彻底改变半导体工艺和制造技术,并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重塑价值 5000 亿美元的半导体行业。图示:LeCun 在 X 转发了 SemiKong 内容。(来源:X)Yann LeCun 在 X 转发了这条激动人心的内容:「这是专
7/10/2024 2:53:00 PM
ScienceAI

LeCun批评o1根本不像研究,Noam Brown回怼:已发表的研究都是废话

图灵奖三巨头之一 Yann LeCun 又和别人吵起来了,这次是 Noam Brown。Noam Brown 为 OpenAI o1 模型的核心贡献者之一,此前他是 Meta FAIR 的一员,主导了曾火遍一时的 CICERO 项目,在 2023 年 6 月加入 OpenAI  。这次吵架的内容就是围绕 o1 展开的。众所周知,从 AI 步入新的阶段以来,OpenAI 一直选择了闭源,o1 的发布也不例外。这也引来了广大网友的吐槽,干脆叫 CloseAI 算了,反观 Meta,在开源领域就做的很好,o1 的发布,更
9/30/2024 2:12:00 PM
机器之心

Meta AI 全球市场扩张,并上线网页版 meta.ai

Meta 公司近日宣布 Llama 3 大语言模型之外,扩展 Meta AI 服务到美国之外的 13 个国家和地区,还宣布上线专门的聊天网站:meta.ai。Meta 公司在新闻稿中表示开始在全球市场扩展 Meta AI,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推出英语版本。IT之家附上 Meta AI 扩展的国家和地区如下澳大利亚加拿大加纳牙买加马拉维新西兰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新加坡南非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Meta AI 整合了 Llama 3 大语言模型,速度更快、智能性更高、功能更强,是执行各种任务的理想选择
4/19/2024 9:15:51 AM
故渊

Meta陷入恐慌?内部爆料:在疯狂分析复制DeepSeek,高预算难以解释

「工程师正在疯狂地分析 DeepSeek,试图从中复制任何可能的东西。 」DeepSeek 开源大模型的阳谋,切切实实震撼着美国 AI 公司。 最先陷入恐慌的,似乎是同样推崇开源的 Meta。
1/24/2025 10:33:00 AM
机器之心

Meta 首席科学家杨立昆谈 DeepSeek 震撼硅谷:这就是开源的力量

他表示:“他们提出了新想法,并基于其他人的工作进行创新。由于他们的工作是公开和开源的,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这就是开源研究和开源技术的力量。”
1/26/2025 10:36:38 PM
清源

消息称 Meta 成立 4 个小组研究 DeepSeek,基于此来改进自家 Llama

据 Information 网站,Facebook 母公司 Meta 成立了四个专门研究小组来研究量化巨头幻方量化旗下的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的工作原理,并基于此来改进旗下大模型 Llama。
1/27/2025 2:39:56 PM
远洋

DeepSeek R1来袭,Meta 高管都慌了

近日,Meta 的工程师们在匿名社交平台 TeamBlind 上吐露心声,揭示了中国公司 DeepSeek 所研发的 AI 模型 R1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DeepSeek 被认为是全球首个与 OpenAI 的 o1模型相提并论的开源 AI 模型,而与 OpenAI 相比,R1不仅开源程度更高,而且训练成本低得惊人,仅为550万美元。 相比之下,Meta 的高管年薪常常超过整个 DeepSeek V3的训练成本,这使得 Meta 的管理层倍感尴尬。
1/24/2025 4:46:00 PM
AI在线

扎克伯格表示,2025年底Meta将拥有130万个用于AI的GPU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最近的一篇 Facebook 帖子中宣布,公司计划在2025年大幅提升资本支出,旨在在激烈的人工智能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扎克伯格表示,Meta 预计在2025年的资本支出将达到600亿到800亿美元,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扩充 AI 开发团队。 这一预算范围几乎是 Meta 去年350亿到400亿美元支出的两倍。
1/25/2025 10:26:00 AM
AI在线

Meta计划在2025年投入高达650亿美元以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扎克伯格近日宣布,Meta将在2025年投入高达650亿美元,用于增强其人工智能(AI)项目。 他在 Facebook 上发文表示,2025年将是人工智能的关键一年,预计 Meta 的 AI 助手将为超过10亿用户提供服务,Llama4模型将成为行业领先的尖端模型。 此外,Meta 还计划开发一款 AI 工程师,能够逐渐为公司的研发工作贡献代码。
1/25/2025 11:51:00 AM
AI在线

Meta 推出新计划 旨在改进语音和翻译 AI

Meta 最近宣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合作推出一项新的语言技术伙伴计划,旨在收集多种语言的语音录音和文字记录,以推动未来开放可用的人工智能(AI)发展。 这项计划特别关注那些在数字环境中被忽视的少数民族语言。 根据 Meta 的介绍,该计划希望吸引合作伙伴,提供超过10小时的语音录音及其转录内容、丰富的书面文本,以及翻译句子的集合。
2/8/2025 10:51:00 AM
AI在线

Meta、谷歌等​科技巨头2025年计划投资超3200亿美元推进AI技术

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全球科技巨头们正积极布局未来的投资计划。 根据最近的消息,Meta、亚马逊、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和微软预计将在2025年联合投入高达3200亿美元,专注于 AI 技术的研发和数据中心的建设。 这一投资规模较2024年的2300亿美元显著上升,显示出这些公司对 AI 领域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2/10/2025 3:00:00 PM
AI在线

重磅!Arm今年开始自研和生产芯片,Meta 成首位客户

全球知名半导体公司 Arm 近日宣布,将于今年开始自行研发和生产芯片,这标志着其业务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 根据《金融时报》的报道,Meta 已成为 Arm 的首位企业客户,双方的合作将专注于开发用于大型数据中心的中央处理器(CPU),这款芯片还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Arm 以往主要通过授权芯片设计蓝图给包括苹果和英伟达在内的公司,收取许可费用,而今选择自行生产芯片,意味着 Arm 将与部分现有客户形成竞争关系。
2/14/2025 9:26:00 AM
AI在线

OpenAI 奥尔特曼幽默回应 Meta 拟推独立 AI 应用:也许我们该做社交 App 了

“哈哈!如果Facebook想对付我们,我们直接用UNO牌反将一军,想想都有趣!”
2/28/2025 7:43:27 AM
清源

硅基流动:下线部分未备案模型,用户请注意迁移

近日,硅基流动在其更新公告中宣布,为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更先进、优质、合规的技术服务,将于2025年3月6日对部分模型进行下线处理。 此次下线的模型主要为未经审查的国外模型,特别是生图模型,仅保留KColor。 请用户注意,如果之前接入了公告中提及的模型,务必在3月6日前完成迁移。
3/5/2025 10:00:25 AM
AI在线

​Meta Llama 模型下载量突破十亿,增长速度惊人!

Meta 公司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家族 Llama 近日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下载量已超过十亿次。 这一消息由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社交媒体 Threads 上宣布。 与2024年12月的6.5亿次下载相比,Llama 的下载量在短短三个月内激增了153%。
3/19/2025 2:16:00 PM
AI在线

扎克伯格:Meta 的 Llama 模型下载量已达 10 亿次

Meta 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在 Threads 平台上宣布,Meta 的“开放”人工智能模型家族 Llama 的下载量已达到 10 亿次,相较于 2024 年 12 月初的 6.5 亿次下载量,在短短约三个月内增长了约 53%。
3/19/2025 4:33:17 PM
远洋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