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条消息,着实被震撼到了。
OpenAI首席研究官Mark Chen在内部Slack发了条备忘录,用词相当激烈:"我现在有种强烈的感觉,就像有人闯进我们家偷了什么东西。"
什么事能让OpenAI高管如此失态?答案是:Meta疯狂挖角,而且挖得很成功。
我查了下最新数据,发现这事比想象中严重多了。至少8名OpenAI核心研究员已经跳槽Meta,包括GPT-4的关键贡献者Shengjia Zhao,还有负责o3和o4 mini后训练的Hongyu Ren。这些都不是一般员工,而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顶级人才。
更夸张的是,这些人原本负责OpenAI苏黎世办公室,结果现在几乎被Meta一锅端了。
Sam Altman的"1亿美元"到底是真是假?
这事最开始是Sam Altman在播客里爆料的,说Meta给OpenAI员工开出了"1亿美元签约奖金"的天价。当时我听到这个数字就觉得夸张,1亿美元啊,这得是什么概念?
结果Meta CTO Andrew Bosworth很快就在内部会议上反击了,直接说Altman"就是在撒谎"。Bosworth澄清说,这不是什么简单的签约奖金,而是复杂的薪酬包,包括股票期权、绩效奖励等,而且还要分四年发放。
但你知道吗,即使不是现金奖金,这个数字也够疯狂的。我从投资圈朋友那听说,确实有人看到Meta开出1800万美元年薪被拒绝的案例。被拒绝后,那个研究员选择了一家更有前景的AI初创公司——Mira Murati的Thinking Machines Lab。
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AI人才市场已经热到什么程度了。
Zuckerberg的"复仇"清单
我深挖了一下,发现这事还有个有意思的背景。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Zuckerberg花了几个月时间亲自整理了一份"清单",上面列着全球最顶尖的50-100名AI研究员。然后他亲自给这些人发邮件,亲自谈判。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Facebook的创始人,亲自给你发邮件说"我有个offer给你"。一位被挖的研究员说,收到邮件时真的很震惊,"offer简直疯狂"。
为什么Zuckerberg要这么拼?说白了,Meta在AI领域确实落后了。他们的Llama 4模型发布后表现平平,甚至被质疑刷榜。而且据内部消息,Meta高管甚至讨论过要不要"去投资"Llama,改用OpenAI或Anthropic的模型。
这对Meta来说是巨大的战略挫败感。所以Zuckerberg决定用最直接的方式:买人才。
OpenAI的恐慌与反击
OpenAI内部的反应说明了情况有多严重。
Mark Chen在内部备忘录中写道:"我、Sam Altman和其他领导层一直在夜以继日地与那些收到offer的人谈话,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主动,正在重新校准薪酬,寻找创造性的方式来认可和奖励顶尖人才。"
注意这个表述:"重新校准薪酬"。这意味着OpenAI承认他们之前的薪酬体系可能确实有问题,现在被迫跟进市场价格。
更有意思的是,有OpenAI员工在内部直接说这是"巨大的损失",还透露那些离职的人"外界不知道他们有多有才华和hardcore"。
这种表达方式很真实,你能感受到内部员工的焦虑和不甘。
数字背后的行业现实
我算了几个数字,挺有意思的。
Meta最近花143亿美元收购Scale AI的49%股份,主要就是为了挖到创始人Alexandr Wang来领导他们的"超级智能"团队。按这个估值,Wang一个人就值几十亿。
而且Meta 2025年在AI方面的资本支出预算是600-650亿美元。相比之下,就算真的给50个顶级研究员每人1亿美元,总共也就50亿,只占他们AI预算的不到10%。
从这个角度看,Meta的"疯狂"开价其实挺理性的。
但问题是,真正掌握大模型核心技术的人才总共就那么些。SignalFire的报告显示,Meta在2024年流失了4.3%的AI人才,Google更惨,流失了5.4%。而Anthropic的人才保留率最高,达到80%。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场人才战还远没结束,而且会越来越激烈。
谁会笑到最后?
我觉得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反映了当前AI行业的一个根本问题:技术壁垒正在从算法转向人才。
以前大家拼的是谁的算法更聪明,现在拼的是谁能留住或挖到最聪明的人。因为说到底,这些大模型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少数几百个顶级研究员手里。
从这次"叛逃"事件看,我有几个感受:
• OpenAI的护城河没想象中那么深 - 如果真的固若金汤,怎么会连核心研究员都留不住?
• Meta是真的急了 - Zuckerberg亲自下场挖人,说明他们意识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
• AI人才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 - 一个顶级研究员值1800万美元年薪,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但也有个问题:光有人才够吗?
一位业内专家跟我说,"Meta现在不能说他们缺人才或者GPU了,接下来就100%是管理问题了。"这话挺中肯的。有了最好的人才和设备,如果管理跟不上,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另外,我注意到一个细节:Lucas Beyer在确认加入Meta时特意澄清,"我们没有拿到1亿美元签约奖金,这是假新闻。"这种主动澄清很有意思,说明他们也不希望被贴上"为钱跳槽"的标签。
最后说个感慨吧。看这场人才争夺战,我想起了当年互联网泡沫时期,各大公司疯狂挖角的场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这次的规模和影响可能更大。
毕竟,这关系的不只是几家公司的兴衰,而是整个AI行业的未来走向。
你们觉得这场"叛逃"最终会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