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gma刚刚扔出一枚“核弹”!
它收购了神奇的AI工具Weavy,即将推出全新功能Figma V。Weavy是一款基于节点的 AI 创意软件,它允许用户通过基于节点的系统来处理图像、场景和视频。它基本上是将该工具整合到 Figma 基础架构和 Figma 工具集中。所以现在Figma AI中也将拥有 Weavy 的功能。虽然具体收费方式还是个谜(求别太贵),但这波操作无疑让Figma朝着“一站式设计神器”的终极目标迈出了一大步。设计师的超级效率时代,真的要来了!
更多Figma相关:

Weavy(现更名为 Figma Weave)允许您在类似思维导图的画布界面中控制 AI 工具
一、Figma不再只是设计软件!它正成为AI设计流程的“操作系统”
它不再满足于只是一个设计工具,而是通过收购 Weavy 团队,正在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的“AI 工作流指挥中心”。
这对用户来说,具体意味着三场革命:
1. 从“用AI”到“造AI”:打造专属品牌的视觉引擎
以前用AI做图就像开盲盒,每次出来的效果都像不是亲生的,风格乱七八糟。现在好了,Figma搞了个超直观的“连线搭桥”系统,让我们能亲手调教出一个专属于你品牌的AI画师!
只需要教它一次:“这是我们品牌的颜色、字体和调性”,它就能牢牢记住了。以后不管生成啥图,都自带品牌基因,再也不会出现海报一个风格、Banner一个风格的尴尬场面了!像养了个专属画师,永远保持咱们品牌那味儿!
2. 开放平台:连接所有AI工具的“智能中控”
Figma变身成“AI界的中控台”!我们不用再一个个网站来回切了,什么Midjourney、Runway,全都能像搭积木一样接到Figma这一个画布上协作。
比如,刚用AI生成个logo,顺手一点,就能让另一个AI直接把它变成动态视频!所有操作都在Figma里一气呵成,都有点拥有了一个全自动创意流水线那意思了。
3. 动态升级:让静态图片“活”起来
这是 Weavy 技术带来的最直观的魔法。我们在Figma里随便做张图,现在只要说句话,就能让图片"活"起来变成视频。
比如做完产品宣传图,一个指令过去就能生成带讲解的短视频,还能随时往视频里加人加道具,又简单又灵活到飞起。

二、Figma要动真格了!全新动画工具,直接叫板AE
Figma 正在谋划一次动画与动态设计能力的巨大飞跃,目标是让设计师能在熟悉的Figma环境里,做出以前只能在AE等专业软件中实现的复杂效果。
现在我们看看这些激动人心的变化:
1. 动画能力:从“简单”到“专业”的史诗级升级
现状:目前Figma的动画功能相对基础,主要用于页面切换、微交互等简单效果。未来通过此次整合,Figma很可能将内置一套强大的动画工具。我们将能直接在Figma里创作出电影级、极具表现力的复杂动画,省去在多个软件之间来回切换, 大大提升效率。
2. 工作流程:实现“设计”与“动态效果”的无缝融合
这可能会像现在切换“设计”与“开发”模式一样简单。你可以在同一个Figma文件里,一键切换到“动效模式”,为静态设计添加高级动画,实现无缝衔接。
3. 视觉特效:为内容创作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新功能甚至可能会包含视觉特效添加能力。比如,我们有一个产品视频,可以直接在Figma里为它添加背景爆炸、光影特效等元素。
对于我们这些UI/UX设计师的价值:虽然这部分功能可能更偏向视频内容创作,但它为UI演示带来了巨大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制作更具戏剧性和吸引力的产品宣传视频、动效案例研究,让作品集和提案脱颖而出。

三、Figma正在打造一个“AI模型调度中心”
想象一下,你现在使用AI工具时,需要:打开A网站生成图片,然后到B网站放大图片,再到C网站抠图,流程繁琐且文件需要来回传输。
而Figma的新功能(我们暂称它为Figma AI Canvas)旨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它的核心是一个基于节点的可视化画布。
1. 什么是“基于节点的画布”?—— 像搭积木一样“组装”创意
您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可视化的流程图或乐高积木板。
节点:每一块“积木”就是一个功能,比如“生成图片”、“放大图片”、“抠除背景”、“添加文字”。每个AI模型(如Stable Diffusion、GPT-4)也是一个节点。
连线:您需要用“线”把这些积木按照逻辑顺序连接起来。
例如,一个简单的工作流可以是:
「提示词输入节点」→「Stable Diffusion图片生成节点」→「图片放大节点」→「最终输出节点」您只需拖动鼠标连接它们,一个自动化的图片生成流水线就搭建好了。
2. 它对设计师意味着什么?—— 革命性的三大好处
① 告别工具切换,实现“一站式”创作:
最大的优势是整合。我们不再需要来回切换十几个AI网站。在这个画布里,可以随意调用各种顶尖AI模型,让它们协同工作。这相当于把整个“AI工具市场”都搬进了Figma。
② 精准控制,保证品牌一致性: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创建可复用的“预设工作流”。比如,市场团队可以创建一个专属工作流:输入产品描述,就能直接生成符合品牌色、包含特定Logo和版式的营销图。这确保了所有产出物的视觉风格高度统一。
③ 工作流程化,适合迭代思维:
这种节点式操作非常符合UI/UX设计师的“组件化”和“迭代”思维。可以像设计UI一样,通过添加、删除或调整节点来快速优化整个创作流程,每一步都清晰可控,而不再是模糊的“黑箱”操作。

我想说
我认为,定价是否合理,将真正决定它是否会成为我们日常工作流程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以及像 Figma AI 这样的免费计划方面。
这个“连线搭积木”的玩法,绝对是AI工具进化的关键一步——它让AI从猎奇的“玩具”变成真正靠谱的“生产力伙伴”!而Figma最厉害的本事,就是把这种高级技术变得像小白都能轻松上手。就像当年它把专业设计带给普通人一样,这次很可能又要成功普及这种“画个流程图就能调动AI”的新模式。
真要成了,咱们就再也不用在十几个软件之间反复横跳,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真正的创意上了!
当视频在手机上无法加载,可前往PC查看。Weavy(现更名为 Figma Weave)官方宣传视频。 图片来源:Figma / Weav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