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网上铺天盖地的Nano Banana Pro的测评,看的人眼花缭乱。
大多数人都把它用来生成各种风格的图片,以及各种有趣的手办之类的,说真的其实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仅个人觉得)。
就像在AI刚刚出来的时候,大多数人测评的时候,还是侧重于它能带来哪些新鲜感的东西。
之前Sora APP出来的时候,甚至有人发了一个暴论,说Sora 会完全代替抖音,我当时就笑了,哥们儿,你认真的吗?
AI生成的东西,人们就图一个新鲜感。如果你无法用工具创造出令人深刻或者有用的作品,那么它终归是昙花一现,新鲜感过了就会被扫进时间的垃圾堆。
但是,作为设计师,我们在日常工作当中,如何借助Nano Banana Pro来优化我们的工作流,提升我们的效率呢?
今天呢,我们不修照片,我们不生成手办,也不做漫画,也不生成肖像照。我们来看看具体在设计领域当中有哪些棘手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一、背景图生成
首先我们从一个设计师最基础的工作开始,那就是背景素材的生成。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找一个或者制作背景素材,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现在Nano Banana Pro来了,让我们来看看Nano Banana Pro生成背景图的效果怎么样。


可以看到Nano Banana Pro在遵循提示词方面比较的强,像在以往我使用AI工具生成类似背景图的时候,需要反复的抽卡,找参照图、垫图等,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可用背景。
当然了,这些背景图也并不一定是完全立马就能拿来用的,设计师还需要通过蒙版和修图等方式优化这些背景,才能真正用在工作当中。
二、三维图例
我们再来看看日常工作当中需要生成一些精致的三维图例,比如说在可视化环境当中需要用到的一些三维设备等。
以往类似的图例,我们需要先去调研大量的设备信息,然后再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模,最后再渲染出成品之后拿到可视化界面的去使用。
那么我们能否通过Nano Banana Pro来快速地生成一些三维图运用到我们的界面上呢?

可以看到,我们在通过一系列的抽卡之后最终确定了我们想要的风格,然后在这个图的基础上,通过提示词去掉一些多余的元素,简化为我们最终想要的效果。然后我们根据这个风格,再去延伸一系列的其他场景图。

Nano Banana Pro的提示词遵循有多强呢?以上4张场景的迁移都是一次性成功,没有经过二次抽卡和微调。
由此可见,我们以后的AI 生成将会更加的随心所欲,AI也能听得懂人话了。
三、图标生成
以此同理,我们可以生成很多种风格的,比如说在B端场景下面生成蓝色的科技感图标,比如说UI的三维图标等等,接下来我们尝试一下制作APP图标。

还是跟之前一样,第一张图的风格,我们需要不断的抽卡来确定我们最终的设计方向。
而后续的图例的生成,我们只需要参考原图去改变它的主体元素即可,就能保证风格的一致性。
上面的这四个图标,其实里面的元素还可以进行大量的抽象和简约化,限于文章篇幅我们就不展开了(其实是我懒得弄了哈哈哈)。
四、设计稿生成
在以上的评测内容当中,其实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由视觉设计师去参与的。那么对于交互设计师或者UI设计师来说的话,界面生成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试一下:

上面的这个UI界面是通过提示词直接生成的,可以看到它虽然细节上面有点粗糙,但是整体的框架和逻辑是非常的清晰的,可以作为前期的UI设计风格的探索来使用。
在生成这个UI的过程当中呢,其实我是抽了很多自测的,最主要的难点在于很难去描述自己想要的一个设计风格。那么我接下来使用了垫图,看它能否通过风格迁移的方式来生成我想要的效果。

很遗憾,我的朋友,他好像并不能做到完全的风格迁移,我的垫图是一个非常简约的现代感APP,他最终给我添加了一些无用的细节……
五、设计稿评审
在生成设计稿之后,那么问题来了,它能否对我的设计稿进行一个点评呢?我能否通过它来发现我设计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呢?
我对之前生成的记账APP页面进行了一个评审,评审内容如下:
记账APP设计稿评审报告
中间省略一部分内容(微信说避免不合理引用

总结建议
您的设计稿在视觉风格和信息展示方面表现出色,但需要在核心功能入口和交互完整性上进行补充:
- 立即添加:"添加记账"按钮(建议放在主页顶部或侧边)
- 完善登录页:增加注册和找回密码选项
- 优化导航:确保所有主要功能都在底部导航栏中
- 细节修正:检查"娱乐"分类重复问题
整体设计方向正确,只需补充关键交互元素即可成为一款完整的记账应用!
他指出了一些基本的功能问题,这些都没有什么太大的纰漏,那么我是否可以让他根据这些问题进行优化呢?

emmmm 怎么说呢,功能是补全了,但是风格还是太土了。
而且大家有没有觉得它生成的APP的风格有Material Design那个感觉,不过Nano Banana就是谷歌出的,具有他爹的基因,也没啥毛病。
坏消息是,它已经可以生成一个能看的UI设计图。
好消息是,想要用起来再进行优化的话,还有很大的升级空间。
总结一下,体验设计师的天还没有塌。
(当然,直接用Gemini3.0去生成前端网页的话那就另说了。)
虽然说让它去原创设计界面有点难,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去生成不同风格的界面呢?接下来我拿优设的首页进行了实验,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因为提示词没有完全的去描述保留哪些改变哪些,只是大概的提了一下让它保持一致,它还是跑偏了。

但是在第二次生成的时候,我明确的要求了让他保留哪些东西,改变哪些东西。这次生成的风格就是非常的完美,包括封面图,它也做了1比1的还原,细节也没有丢失。
另外再提一句,如果大家觉得生成的界面清晰度不够的话,一定要加上4K,这个会让你的输出结果非常的精美。

好消息好消息,优设有深色模式啦~
六、海报生成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普通大众也日常也会用到的一个场景,就是比如说我们在举办一个活动呀、茶话会呀之类的时候,需要设计一些海报。
那么这些海报呢在之前制作的时候,其实是需要专业的设计师去制作的,在后面有了类似Canva的小白工具,再后面就有了这种智能AI生成工具。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海报生成效果质量怎么样:

可以看到它生成的海报还是可以的,就是能用,当然了,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这也是我一次就生成了,没有后续进行抽卡调整。
其中可以看到,相比上一代的Nano Banana Pro版本,对于中文文字的处理真的是好了很多,但是看底部小字的时候,它有些字还是变形的。

但是在生成类似视觉设计风格的平面海报过程当中,Nano Banana Pro完全可以替代初级甚至中级的平面设计师,或者提高他们的设计效率。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一下关于Banana的生成。
在进行第一次文字生成的时候,我觉得它整体生成的风格审美不是我想要的,后续进行了多次抽卡,怎么说呢?生成出来的banner是可以用,但是如果说让我把它拿到真正的工作当中去用的话,我觉得可能设计师同行都会直摇头。

七、品牌视觉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品牌视觉方面的一些能力:

emmm,怎么说呢,看上去像那么一回事,但是要真的能用起来,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能达到自己心里的预期要求,还是要进行反复的抽卡以及大量的试错,才可能会得到想要的答案,现阶段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灵感来源。
我们再试一下关于插画的生成,首先,我通过Recraft生成了两张不同风格的插画图,然后我再让Nano Banana Pro来进行风格的迁移。生成的效果有细节有些不完美,但是经过微调还是可以用起来的。我觉得在风格转换方面,Nano Banana Pro是非常完美的。

八、可视化方案
在设计师的日常工作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耗费人力和时间的场景,那就是可视化方案当中的一些核心主视觉。
之前通常要通过手绘插画或者矢量插画以及三维建模的方式来进行实现。那我们探索一下,除了直接用文字生成以外(这个比较简单,大家可以随意的去生成就好),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来生成可视化的方案。
其实如果进行过大量AI生成的朋友都知道,可控性是AI生成当中最难的一部分,我们通常都需要大量的抽卡来最终获取到一张可用的设计图,其实是非常耗时间也非常考验耐心的。
那么我们接下来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来体验一下可视化主视觉方案的生成,比如说一个登录页的主视觉。
首先我通过文字来生成一个登录页的主视觉,大家来看一下效果怎么样。

这个方案是纯粹通过文字来生成的,而且没有进行抽卡,一次生成。可以看到这个主视觉元素过大,我们当然可以让它变得更小一点。但是它并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探索下一个方案。

这次我是通过在设计软件当中制作了一个大致的简约模型框架图(这个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试一试。如果你觉得有个部分是难以控制的,你可以通过草图绘制以及加标注信息的方式,让Nano Banana Pro来建立基本的一个认知框架,将对后续的生图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在图中,我还做了一些类别元素的说明。通过这个案例,大家可以看到Nano Banana Pro对于指定遵循的一个水平已经是非常的强了,这次的生成基本上是我想要的一个结果,而且这次是通过一次抽卡就出来的,一些细节我们都可以通过指令去进行优化。
但是我觉得渲染的风格我们可以再进行一个优化,风格其实是比较难以描述的,因此我使用了一个我个人认为比较好看的图片来进行风格迁移(仅做示例,图片来源于网络,非商用)。

一次抽卡完成,色调基本上是我想要的,但是玻璃球的光晕有点重。这个东西呢可以后续进行调整,我懒得弄了,反正大家可以有兴趣的话试一试。
但是接下来光静态它不行啊,所以我还得给它搞成一个动态的,试试看,就用免费的豆包吧。
看看这效果,是不是有那么一回事了,Nano Banana Pro牛逼呀,豆包seedream4.0也牛逼呀。(请大家忽略视频当中的水印,我实在是懒得去了)
接下来我们是一个在三维可视化当中经常用到的概念,我们可能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元器件三维建模,那么我们需要去了解这个产品,如果一个工业品在Nano Banana Pro的知识库涵盖范围之内,它就会给你给出非常详细的产品拆解爆炸图:

在生成以上爆炸图的过程当中,我看到了Nano Banana Pro的推理过程,它真的是根据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则对此类照片进行推理,然后再生成。
也就是说它可以对知识进行结构化和可视化。就比如说你输入一篇论文,或者说输入一篇你的理论方法,然后生成可视化的图表,那么也是可以通过这个来做的。

根据以上的生成,我们可以得出可以通过文字来制作PPT的一些配图或者文章的配图,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九、电商设计
接下来让我们再试一个电商领域的。
其实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知,AI生图这件事对于电商领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因为电商领域的素材制作时间紧张周期短,而且需要大批量的去制作,因此非常的适合AI工作流,尤其是Nano Banana的出现干碎了之前的comfy UI工作流(还好没有花大力气去学),现在已经到了用嘴生图、动嘴P图的地步。
1. 产品宣传图制作
首先第一个,如何结合商品图和背景图,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电商设计当中最常用的一个操作。
首先我们上网随便找一个化妆品的图片(我也不知道这是哪个品牌的产品,非商用,仅仅是测评一下),然后通过提示词直接生成商品的宣传图。

家人们说实话,一次抽卡成功的时候,我看到这个图,整个人都呆住了,这也太牛逼了吧,这氛围,这质感,还要什么自行车呀我靠……
2. 模特风格迁移
首先我从网上随便找了三个衣服、鞋子,还有裙子,对于实际的商家来说的话,他们只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图随便拍一下就OK了。
然后我又用Nano Banana Pro来生成了三个中国模特,可以看到,现在AI生成的人物基本上是非常的完美了,虽然说没有长出多余的手指头,但是我仔细看了一下手部信息:
发现这个手怎么这么长得像男人的手???

接下来我用这几张图来生成最终的产品效果图。可以看到,商品的细节都基本上完美的还原了,尤其是衣服和鞋子,裙子可能由于有一部分细节不是很完善,它自动补全了一些多余的样式。我觉得已经完全可以用于电商宣传的产品图。

就是我搭配的这个穿搭图,我还以为这套衣服搭配起来会很好看呢,结果搭配完之后全靠颜值撑的呀,把脸一遮,我靠,什么土鳖审美……
3. 产品说明图
接下来我再评测一下通过Excel表格直接来生成产品的说明图。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的效果图。好了,我不多说了,牛逼我已经说累了……他甚至给我生成了对应的产品图,我大致看了一下,这些产品图好像真的挺像一回事。
也就是说,只要你给需求,它甚至可以自己去找素材,当然前提是你要懂这个方面,并对结果进行把关,否则找来的素材可能就不对,你也发现不了。
在电商设计领域,Nano Banana Pro杀死了比赛,杀死的不只有电商设计师,还有平面模特,唉……
十、室内设计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室内设计的效果图怎么样,由于本人不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也不从事这个行业。因此我大致简单的试了一下,可以通过户型图以及根据提示词生成自己想要的风格。作为前期装修方案的灵感参考来源是非常不错的。(仔细看的话户型图的一些细节上并不完美)

十一、简历生成
首先我用Kimi AI生成了一个假的设计师简历信息,当然,如果各位朋友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可以把自己整理好的简历信息复制粘贴进去。然后我再用Nano Banana Pro来生成了一个“人模狗样”的设计师形象,最后一股脑丢给了Nano Banana Pro:

我让他给我生成了三种风格的简历,黑色的尺寸,大家可以看一下最后的效果怎么样。

感觉好像对了,但是一看细节吧,又好像没那么的对,怎么说呢?作为一个设计师去进行排版的时候,应该要会要比这个要协调一点,但是他大体上的感觉是差不多。
最主要的是,它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所有的简历给我生成的尺寸都不对,他好像并不能理解A4尺寸。

大家可以看到,整体上Y2K的设计效果是比较好的,但是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张明的“明”字变得那么的模糊,当然,这些简历都可以通过二次修改或者指出他一些简历当中问题来让他反复的进行优化,我们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十二、提示词公式
在整篇文章的最后,我给大家总结一下我在使用过程当中的一些提示词的思路。
首先,你要描述清楚你想要做成什么样的风格,和大体的框架范围,比如说背景应该是什么样的,主体元素的位置在什么地方,渲染的风格是什么样的?
其次,你在描述你图中所需必备的一些元素是什么?比如说它是一个电脑,还是一个摩托(???);
最后,再指定你所需要输出的尺寸信息。比如说4K分辨率,比如说是16比9的比例;
如果你是对于参考图进行编辑的话。那么你就要明确的指出你需要改动哪些元素,保留哪些元素。千万要记得最后加上一句话:
其他保持不变
否则你就会发现它会改掉你其他的一些元素。
当然,以上都是一些我个人的提示的思路和经验,更多的需要大家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的去调试和优化。
至于什么漫画图的填色呀,生成什么手办呀,还有生成结构图信息呀,生成PPT呀,生成各种电影艺术照呀、修照片、老照片上色之类的,我就不进行评测了,这些都比较简单,网上有大量的博主
输出了一些有趣的案例,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最后的最后
哪里能用Nano Banana?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使用Nano Banana的渠道,以下是根据我自己的使用经验总结的几个平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使用。
谷歌实验室
网址:https://aistudio.google.com/

这里可以说是谷歌的大本营,基本上是免费提供Nano Banana Pro的使用。但是好像有人说是有次数的限制,大家可以去试试,当然也可以去Gemini的主页去试用,但是那个抽象的玩意儿只需要试那么两三次,它就要收费了,当然,这需要科学上网。
ZenMux
网址:https://zenmux.ai/

这是Nano Banana Pro刚出来的时候看到的一个套壳网站,说是可以免费使用,但是我试了一下,基本上使用三次,它就得充钱了。好处是无需科学上网。
Lovart
网址:https://www.lovart.ai/

Lovart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综合AI设计类网站,这上面倒是可以提供大量的免费使用Nano Banana Pro的入口,效果也非常的不错,目前提供免费的1000多积分(我试用的时候是这样),后续使用需要订阅月卡。
(lovart据说是Liblib同一个团队做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在使用Liblib上面的Nano Banana 的时候,出来的效果跟原版的完全不一样,我甚至都怀疑接入了一个假的api……)
Imagenate
网址:https://www.imagenate.art/

Imagenate是一个按量付费的AI生图类网站,上面接入了Nano Banana Pro、Nano Banana ,seedream4.0,midjourney、还有flux等模型的API,最大的特点是按量付费。如果你的使用频率比较低的话,推荐使用该网站。比如说偶尔需要生图,无需订阅月度和年度的会员。
Youmind
网址:https://youmind.com/

Youmind好像是语雀的创始人离职之后创业做的一个内容创作工具,目前是免费使用Nano Banana Pro的。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感谢各位阅读这篇又臭又长的文章,希望能给你带来比较有用的帮助~(其实还有几个关于三维场景图的案例,我实在是肝不动了,后续再看,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