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宇宙 AIGC宇宙

Cursor 新定价方案引发用户强烈不满

最近,Cursor 的开发商 nysphere 推出了每月 200 美元的高端订阅计划,但这不仅仅是新增了昂贵套餐,还在悄悄削弱了现有的 Pro 计划。 曾经承诺的 500 次请求保障,如今被标榜为“无限请求”却伴随着随意的限流规则。 据 Cursor 用户反馈,新推出的 “Ultra” 计划提供了比 20 美元的 Pro 方案高 20 倍的 AI 模型使用额度,但 Pro 用户的体验却大打折扣,甚至被描述为“完全无法生成内容”。

最近,Cursor 的开发商 nysphere 推出了每月 200 美元的高端订阅计划,但这不仅仅是新增了昂贵套餐,还在悄悄削弱了现有的 Pro 计划。

曾经承诺的 500 次请求保障,如今被标榜为“无限请求”却伴随着随意的限流规则。

据 Cursor 用户反馈,新推出的 “Ultra” 计划提供了比 20 美元的 Pro 方案高 20 倍的 AI 模型使用额度,但 Pro 用户的体验却大打折扣,甚至被描述为“完全无法生成内容”。

虽然 Pro 方案宣称“慷慨的无限请求”,但实际上用户会遭遇限流,就像 ChatGPT 和 Claude 在高峰时段限制请求一样。

用户纷纷吐槽:“这是一种任意的限制,没有任何我们付费应有的保障。”

这直接打破了 Cursor 曾经以透明和稳定著称的卖点。用户花钱买的是 500 次请求的稳定体验,现在却变成了随时可能被限流的“无限制”。

Cursor 确实与大型 LLM 供应商签订了专属资源协议,但他们并没有把优惠传递给现有客户,反而通过设立高价新档位,同时降低已付费用户的服务质量。就像你买了健身房会员,结果器械突然被限定只有高端会员能用。

从商业角度看,这样的调整并非偶然。

Cursor 年收入已突破 5 亿美元,拿下了 Nvidia、Uber 和 Adobe 等大客户。当利润达到这个规模,自然会试探核心客户能承受多少价格。

这股趋势并非孤立事件。

OpenAI、Anthropic 和 Google 也陆续推出了 100 美元至 250 美元不等的高价订阅,大家都在摸索 AI 领域企业客户的支付极限。

但问题是,支持 Cursor 背后的这些大厂都在开发自家的 AI 编码工具。OpenAI 收购了 Windsurf(Cursor 竞争对手),Anthropic 拥有 Claude Code。这就像供应商变成了你的竞争对手。

商业关系愈发紧张。Anthropic 曾封杀 Windsurf 的 API,旨在打击 OpenAI。这已经不是友好竞争了。

如今,Cursor 用户的吐槽声不断。

Reddit 上,开发者们抱怨新版更新后出现频繁死锁、写入时文件冻结、代码被重复覆盖丢失,以及请求无响应的状况。尝试了六次,每次都失败,代码更改毫无进展。

另一位用户说:“我也遇到这个问题,已经抓狂 12 个小时了。”有人表示自己根本没意识到更新,结果输出结果就错了。

更糟糕的是价格也遭到诟病。

用户 martinni39 直言:

“太疯狂了,每周换一个新的定价方案,拼命榨取用户的钱。可他们的竞争对手价格便宜一半,质量也一样好。Cursor 是在自毁前程。”

这已经不是单次涨价的问题,用户对频繁变更收费方案早已疲惫不堪。

Reddit 上一个名为“让 Cursor 变得更好”的帖子,道出了大家心声。

用户 Zayadur 写道:

“大家都想知道限流情况,哪怕只是一个估算数字。Cursor 以前提供稳定的请求基线,现在却退步了。虽然能理解盈利需求,甚至可能是为了生存,但不应该以牺牲透明度为代价。”

对新定价规则的疑惑和不满非常明显。

有用户坦言:

“谁能解释一下这新定价方案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我完全迷糊了。到底能用什么,限不限制,什么时候限……感觉我得用 AI 才能理解你们的价格。你们这是故意想弄晕并激怒付费用户吗?”

更糟糕的是,客服几乎失联。很多用户的提问无人回应,价格调整、技术问题、服务变动都得不到解释。交了高额费用,却得不到任何支持,实在让人失望。

用户开始付诸行动。

LillyPlayer 宣布取消订阅:

“我刚取消了。太难受了,动辄两周就改一次规则,我没时间玩这个猫捉老鼠游戏。最怀念的还是自动补全功能。”

还有人直指 Cursor 是“诱饵加切换”的套路。

当你标价 200 美元时,这样的体验绝对是自毁招牌。没有什么比昂贵的 AI 工具频繁出错更毁品牌了。

这时机也很糟糕。

功能稳定性下降和 10 倍涨价同时发生,让用户怀疑自己是否在为残破的软件买单。

尽管 Cursor 自 4 月以来收入激增 2 亿美元,需求明显,但他们能否在 OpenAI、Google 等巨头竞逐 AI 编码市场时保持优势?当基础功能都频繁崩溃,昂贵的价格又如何自圆其说?

真正的考验不是开发者愿不愿意掏 200 美元,而是 Cursor 能否在供应商变成竞争者、软件变得不可靠的困境中,依旧交付相匹配的价值。

相关资讯

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中国站:大模型技术进入全生态

本周三,谷歌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开发者大会。除 5 月加州山景城的 I/O 大会之外,今年的 I/O Connect 环球之旅从德国柏林开始、到印度班加罗尔,也已来到中国北京。在这次活动中,来自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为国内开发者深入分享了谷歌在 AI、Web、移动端、云技术等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开发工具和全球服务平台等内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开发者市场之一,我们的开发者一直是全球舞台上不可或缺的先锋力量,」谷歌大中华区总裁陈俊廷在开幕演讲中表示。「过去一年,来自中国的 25 个开发团队共有 31 款游戏和应用,在全球不同的
8/9/2024 5:37:00 PM
李泽南

量大管饱全线开花!一文看懂2025 Google I/O开发者大会

今年,Google 算是打了个翻身仗。 不断的掏出新东西,不断的让大家,感受到惊喜。 而万众期待的 Google I/O 开发者大会,终于在昨天凌晨 1 点正式开始了。
5/22/2025 2:13:11 AM
数字生命卡兹克

反转!AI 推理能力遭苹果质疑后,Claude 合著论文反击:不是不会推理,是输给 Token

近日,Apple 机器学习研究团队发布了一篇名为《思考的幻觉(The Illusion of Thinking)》的论文。 图片这篇 53 页的技术报告并非普通评测,而是一记质疑当下主流 LLM 推理能力的重锤。 研究者们指出,OpenAI 的“o”系列、Google 的 Gemini 2.5、以及 DeepSeek-R 等所谓“推理型大模型”,本质上并没有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到可泛化的第一性原理。
6/17/2025 5:19:31 PM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