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宇宙 AIGC宇宙

全新 AI 驱动的生命科学发现系统亮相,助力科研效率飞跃

在生物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推动科研方法的革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百图生科联合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 “发现系统”,这一系统有望大幅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在5月6日的发布会上,来自行业内的专家们围绕如何实现 AI 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在生物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推动科研方法的革命。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百图生科联合推出了基于大模型的 “发现系统”,这一系统有望大幅提升生命科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在5月6日的发布会上,来自行业内的专家们围绕如何实现 AI 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的副研究员关菲菲指出,结合大模型与知识图谱的 “知识助手” 正在改变科研文献的获取方式。以酶蛋白发酵为例,相关信息的获取时间已从天级缩短至分钟级,极大提高了研发效率。

蛋白组织 生物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

该 “发现系统” 的核心是 “发现助手”,它能够智能地理解研究需求,并自动进行多维度的信息检索和分析,最终生成详细的结构化报告。百图生科的技术副总裁张晓明强调,发现助手具备 “专业、可执行、专属” 的特点,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 “超级入口”。团队还针对智能发酵和智能细胞分析等领域,开发了创新的系统方案。

在药物研发方面,传统的抗体研究往往需要数月的反复实验,而新的抗体发现方案则利用多目标优化(MOO)策略,能在短短一天内对上万条序列进行预测和筛选,这一进步无疑将加速药物的研发进程。

专家们一致认为,AI 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更拓展了人类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边界。人工智能正从辅助工具转变为推动科学突破的重要动力,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科学界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

百图生科总裁邓永富表示,传统科研方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他们希望构建基础大模型,从海量数据中学习生物规律,实现从 “盲目探索” 到 “精准定位” 的飞跃。此外,张江科学城也在积极构建生命科学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推动 “AI + 生命科学” 的深度协同发展。

相关资讯

Nature子刊,上智院、复旦、中国气象局研发次季节AI大模型「伏羲」,突破「可预报性沙漠」

编辑 | ScienceAI作者 | 伏羲团队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年)》明确提出要「提前一个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而这离不开 15 天以上的次季节气候预测技术。次季节气候预测关注的是未来 15~60 天的气候异常,可以为农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生产安排提供重要支撑。相比时效在两周以内的中短期天气预报,次季节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更大。它不仅需要考虑初值问题,还要考虑边界强迫的影响,预测来源更为复杂,预测技巧也较少。因此,次季节气候预测一直被称为「可预报性沙漠」,由于其复杂性,甚至连 A
8/19/2024 2:37:00 PM
ScienceAI

AI Agent 产品交互设计:设计模式与案例分析

作者 | 贾思玉、亢江妹 或许你还记得 ChatGPT 问世时的轰动,第一次使用 DeepSeek R1 的兴奋和激动也历历在目。 AI Agent 发展一日千里,今年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 AI Agent 产品发布,现有产品也不断更新换代,让人目不暇接。 本文将从体验设计视角,来看看当下热门的 AI Agent 产品,如 Manus、Flowith、Gemini Deep Research、Cursor、Devin 等,分析 Agent 产品面临的设计挑战,探讨有效的交互设计模式,以及如何打造高效、易用、友好的 Agent 交互体验。
6/6/2025 9:46:57 AM
Thoughtworks洞见

面试官:如何实现大模型的连续对话?

所有的大模型本身是不进行信息存储的,也不提供连续对话功能,所以想要实现连续对话功能需要开发者自己写代码才能实现。 那怎么才能实现大模型的连续对话功能呢? 大模型连续对话功能不同的框架实现也是不同的,以行业使用最多的 Java AI 框架 Spring AI 和 Spring AI Alibaba 为例,给大家演示一下它们连续对话是如何实现的。
7/21/2025 7:19:00 AM
磊哥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