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宇宙 AIGC宇宙

OpenAI

通义DeepResearch开源发布:首个匹敌OpenAI的全栈Web Agent

大家好,我是肆〇柒。 在AI飞速发展的今天,AI Agent正经历从简单对话机器人向自主智能体的重大转变。 就在上周,通义实验室(Tongyi Lab)开源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通义DeepResearch,并随开源发布了六篇论文,被社区戏称为“腹泻式发论文”。
9/25/2025 10:25:29 AM
肆零柒

微软 Copilot 拥抱竞争:集成 Anthropic AI 模型,打破 OpenAI 独家地位

微软正在通过与 Anthropic 建立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其人工智能助手 Copilot 注入新的活力。 从本周三开始,Anthropic 的先进 AI 模型将正式整合到 Copilot 中,此前,Copilot 的核心技术一直主要由 OpenAI 提供。 此举标志着微软与 OpenAI 曾经的独家合作关系正逐步瓦解。
9/25/2025 10:06:39 AM
AI在线

刚刚,GPT-5首次通过「哥德尔测试」!破解三大数学猜想

AI迎来历史性一刻! GPT-5成功破解三大猜想,通过了「哥德尔测试」。 图片OpenAI科学家Sebastien Bubeck惊叹地表示,这类开放性问题,顶尖博士生往往耗费数日才能解决。
9/25/2025 10:01:33 AM
新智元

OpenAI 发布革命性 GPT-5-Codex 模型,编程未来触手可及

OpenAI正式推出其最新的 GPT-5-Codex 模型 API。 这一新模型与其前身 GPT-5在定价上保持一致,使用者可以以每百万个输入 token 收费1.25美元,以及每百万个输出 token 收费10美元的方式体验到这一强大工具的魅力。 GPT-5-Codex 模型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其卓越的上下文处理能力,拥有高达400k 的上下文窗口。
9/24/2025 6:07:03 PM
AI在线

刚刚,Sam Altman发文,透露OpenAI正在干的大事业

OpenAI 最近发出的关键信号,无疑是两个字:算力。 就在昨天,英伟达官宣向 OpenAI 投资 1000 亿美元,用至少 400 万 GPU 打造超级 AI 巨兽。 热乎劲还没过,刚刚 OpenAI 大手一挥:我们还要一口气建设 5 个算力中心!
9/24/2025 11:20:29 AM

​OpenAI价值5000亿美元 “星际之门” 项目首个数据中心在德州启用

在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需求飙升的背景下,OpenAI 与甲骨文公司共同推出了耗资5000亿美元的 “星际之门” 项目。 该项目的首个数据中心已经在德克萨斯州阿比林正式投入使用。 这个数据中心充满了甲骨文的云基础设施和英伟达的高性能计算芯片,成为美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重要标志。
9/24/2025 9:57:03 AM
AI在线

OpenAI、甲骨文与软银联手建五大AI数据中心,投资超4000亿

近日,OpenAI、甲骨文(Oracle)与日本软银共同宣布,将在美国建设五个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 这项名为 “星际之门”(Stargate)的宏大计划,预计未来三年内的总投资将超过4000亿美元,算力规模有望达到7吉瓦,并计划最终扩展至10吉瓦,成为 AI 数据中心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 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表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
9/24/2025 9:56:53 AM
AI在线

奥特曼刚刚发文,10GW核爆级算力!每周一座核电站,五座新城官宣

昨天,英伟达豪掷千亿,要帮OpenAI打造一个10GW超算中心。 今天,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五个全新站点正式官宣,有望年底前,OpenAI提前实现10GW算力目标。 图片这五个选址,分别位于:德克萨斯州、俄亥俄州、新墨西哥州,还有一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9/24/2025 9:18:55 AM
新智元

突发:甲骨文CEO下台!刚和OpenAI签下3000亿美元大单,或因路线斗争

昨天,甲骨文官宣其在任11年的CEO Safra Catz卸任,转任董事会执行副主席。 Safra Catz参加白宫晚宴接替她的,是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总裁Clay Magouyrk和甲骨文行业总裁Mike Sicilia,再次恢复双CEO制。 从左至右分别为Clay Magouyrk和Mike Sicilia甲骨文前脚刚与OpenAI签订3000亿美元的天价订单,后脚替换了在位11年的CEO,既是对公司资源的重新分配,也为投资者增添了在AI大基建时代长期投资甲骨文的底气。
9/23/2025 6:02:07 PM
新智元

刚刚,英伟达官宣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用至少400万GPU打造超级AI巨兽

一觉醒来,芯片巨头英伟达与 AI 巨头 OpenAI 官宣「联手」。 双方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OpenAI 将部署高达 10 吉瓦(gigawatts)的英伟达系统。 吉瓦是一个功率单位,1 吉瓦等于 100 万千瓦。
9/23/2025 10:20:00 AM
机器之心

英伟达豪投千亿美元!助力OpenAI打造超级AI数据中心

近日,英伟达与OpenAI联合宣布,将展开一项重磅合作,计划共同建设一个10GW的AI数据中心。 这个投资承诺将达到惊人的 1000 亿美元,标志着英伟达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 根据双方的计划,首个阶段的项目预计将在 2026 年下半年落地。
9/23/2025 9:56:48 AM
AI在线

​英伟达拟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

英伟达与 OpenAI 达成了一项重大的战略合作,英伟达将向 OpenAI 投资最高可达1000亿美元,支持其建设一个10吉瓦的 AI 数据中心。 这一数据中心的构建相当于需要400到500万个 GPU,预计将会分阶段进行,首阶段的1吉瓦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上线。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根据双方的计划,这笔投资将分阶段支付,第一笔100亿美元的投资将在首个1吉瓦数据中心完成时投入,后续资金将根据 GPU 的部署进展逐步支付。
9/23/2025 9:56:39 AM
AI在线

AI为啥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OpenAI发长篇论文解释了

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过——问大模型一个冷门知识,它会一本正经地给出完全错误的答案。 比如:复制OpenAI(2025a)三次回答分别是 03-07、15-06、01-01,没一次对。 这就是典型的 Hallucination(幻觉)——语言模型生成看起来合理,实则错误离谱。
9/23/2025 9:44:02 AM
架构精进之路

英伟达投资千亿美元与OpenAI结盟:AI基础设施竞赛迈入“超级算力”时代

9 月 23 日,全球科技行业迎来一则重磅消息 —— 芯片巨头英伟达与人工智能领军企业 OpenAI 联合宣布达成里程碑式合作。 根据协议,英伟达计划向 OpenAI 投入高达 1000 亿美元,共同建设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为 OpenAI 下一代模型的训练与运行提供核心算力支撑。 这一合作不仅刷新了 AI 领域的投资纪录,更标志着全球 AI 基础设施竞赛正式从 “单点突破” 转向 “系统比拼”,开启了以超级算力为核心的全新竞争阶段。
9/23/2025 9:29:59 AM
极客AI

马斯克xAI价格屠夫来了!Grok 4 Fast暴降98%,OpenAI慌了?

AI价格战这把火,终于要烧到ChatGPT身上了。 昨天马斯克的xAI悄悄发布了Grok 4 Fast,当我看到定价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 同样的推理能力,价格直接砍了98%。
9/23/2025 9:18:40 AM
阿丸笔记

​OpenAI 计划未来五年追加 1000 亿美元服务器投资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 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追加1000亿美元用于租用备用服务器。 这一雄心勃勃的投资计划将使得到2030年,OpenAI 在租赁服务器上的支出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图源备注:图片由AI生成,图片授权服务商Midjourney在高盛的一场会议上,OpenAI 的首席财务官莎拉・弗赖尔(Sarah Friar)指出,由于可用计算能力严重受限,OpenAI 经常需要推迟产品发布或限制功能的上线。
9/22/2025 5:06:27 PM
AI在线

OpenAI 与立讯精密达成协议,后者将负责组装至少一款OpenAI的新设备

近日,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与中国硬件制造商立讯精密达成了一项重磅协议,后者将负责组装至少一款 OpenAI 的新设备。 这一消息无疑为即将到来的端侧 AI 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OpenAI 的计划不仅包括类似于无显示屏的智能音箱,还考虑推出眼镜、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创新产品,首批设备预计将在 2026 年末或 2027 年初问世。
9/22/2025 10:36:30 AM
AI在线

OpenAI官方揭秘:我们这样用Codex写代码「7大核心用法、6条最佳实践首次公开」

Codex已深入OpenAI各大技术团队的日常工作,包括安全、产品工程、前端、API、基础设施和性能工程等本文基于对OpenAI工程师的访谈和内部使用数据,汇编了多个用例和最佳实践,展示Codex如何帮助团队更快地行动、提高工作质量,并大规模地管理复杂性:代码理解Codex帮助我们的团队在新员工入职、调试或调查事故时,快速熟悉代码库的陌生部分。 工程师们常用Codex来定位功能的核心逻辑、梳理服务或模块间的关系,并追踪系统中的数据流。 它还能揭示架构模式或缺失的文档,而这些通常需要大量手动工作才能生成。
9/22/2025 9:07:00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