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宇宙 AIGC宇宙

理论

OpenAI 亲自下场!全能ChatGPT Agent发布,Manus们危险了

昨天,OpenAI在凌晨正式推出了全新的“ChatGPT Agent”,这一产品整合了此前的Operator和DeepResearch两大系统。 图片Operator善于网页互动,能像人一样浏览网站、点击按钮、填写表单,但它读文章太慢,需要慢慢滚动。 DeepResearch擅长信息挖掘,能从全网抓取材料、整合分析并生成研究报告,但它基本不会和网页互动。
7/22/2025 11:56:26 AM

35分斩金!Gemini 成首个 IMO 认证 AI 金牌 ,OpenAI 未获许可强蹭 IMO 热度

Gemini Deep Think正式跨入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行列。 谷歌DeepMind宣布,其搭载Deep Think模式的先进版本Gemini,在2025年IMO中斩获35分,成功达到了金牌标准。 这一成绩来自对6道题中的5道完美解答,评分标准、比赛时间、参赛流程与人类选手完全一致。
7/22/2025 11:53:05 AM

中国AI新王者?Kimi K2正在突破Claude的编程壁垒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中国的开源AI模型正在悄悄改写全球AI竞争格局。 继DeepSeek引发硅谷震动后,Moonshot AI刚刚发布的Kimi K2,再次证明了这个判断。 这次真的不一样了。
7/22/2025 11:38:38 AM
阿丸笔记

并行革命,32倍吞吐量跃升!英伟达Helix架构突破百万Token推理瓶颈

想象一个使用大模型的任务,需要一次处理百万字符的文档,例如从百科全书中获取信息,或是分析数百页的法律卷宗,异或追踪持续数月的对话记录,都需要越来越长的上下文。 而大模型生成的每个词都需要扫描存储在所谓的KV缓存中存储的过去标记。 反复读取这个缓存会消耗GPU内存带宽。
7/22/2025 10:40:00 AM

AIGC、RAG、Agent、Function Call、MCP 到底啥关系?一次讲明白!

Hello,大家好,我是 Sunday。 最近很多同学特别关注 AI 相关的领域。 但是,AI 技术发展太快了,AIGC、RAG、Agent、Function Call、MCP 等等的各种热词层出不穷的。
7/22/2025 1:55:00 AM
程序员Sunday

IMO怒斥OpenAI自封夺金,“91位评委均未参与评分”,网友:炒作无下限

OpenAI声称新模型获得IMO金牌不到24小时,剧情就出现了大反转! 多位IMO官方人士和学界大佬纷纷发声,直指OpenAI的做法“粗鲁且不恰当”。 IMO主办方要求AI公司在闭幕式一周后再公布结果,让关注的焦点留在参赛的青少年上,然而OpenAI偏偏选择在闭幕式刚结束就急不可耐地宣布了成绩。
7/21/2025 2:27:44 PM

OpenAI被曝IMO金牌「造假」,陶哲轩怒揭内幕!

OpenAI夺下IMO金牌,最新大瓜又来了。 昨日,因内部审核流程,谷歌DeepMind研究员在评论区,暗讽OpenAI抢先发布测试结果。 图片原来,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7/21/2025 11:48:54 AM
新智元

没有高质量的数据库加持,大模型只是 “空中楼阁”

2023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让全球惊叹于大模型的智能水平。 自此,国内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大模型热潮,首先,百度发布了文心一言,紧接着,阿里、腾讯、华为、京东等大厂先后入局,更值得一提的是,大模型热度的居高不下,也吸引了不少创业公司的加入,零一万物、Kimi、面壁智能....随着两年时间的发展,如今大模型的智能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从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实现与人类流畅对话,到在图像视频领域精准识别各类物体,从最初简单的问答,到快速且精准地解决生活、工作、学习等在各场景中遇到的问题,大模型的表现也在不断刷新我们的认知。 然而,这些卓越表现并非凭空而来,大模型的强大背后,离不开高质量数据库的坚实支撑。
7/21/2025 11:05:04 AM

代码碾压一切!OpenAI神秘模型o3-alpha一夜刷屏,却遭41岁大神绝地反杀

OpenAI果然藏了一手。 昨天夜里,一个名为「o3-alpha-responses-2025-07-17」的神秘模型被爆出。 网友们疯狂测试后,得出一致结论,这个模型强得离谱。
7/21/2025 9:19:00 AM

ICML'25 |大模型再爆弱点!旧记忆忘不掉,新记忆分不出,准确率暴降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大语言模型(LLM)里「找信息」这件事,并不是简单地翻字典,而和「写信息」的能力紧紧绑在一起。 一般认为,给模型塞入更长的上下文就能让它找得更准,不过上下文内部存在「互相干扰」,但这种现象却很少被研究。 为了看清这个问题,弗吉尼亚大学和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中心研究人员借用了心理学里的「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概念:先出现的信息会妨碍我们回忆后来更新的内容。
7/21/2025 9:09:00 AM

一盘大棋!OpenAI「截胡」IMO金牌,奥特曼为GPT-5献上「核弹级」预热

谁曾想,OpenAI又抢尽了谷歌的风头! 爆料称,谷歌DeepMind的AI模型早在本周五,也就是两天前,便拿下了IMO金牌。 但由于内部审核慢,需等下周一市场部批准后,DeepMind才能官宣具体情况。
7/21/2025 9:04:00 AM

面试官:如何实现大模型的连续对话?

所有的大模型本身是不进行信息存储的,也不提供连续对话功能,所以想要实现连续对话功能需要开发者自己写代码才能实现。 那怎么才能实现大模型的连续对话功能呢? 大模型连续对话功能不同的框架实现也是不同的,以行业使用最多的 Java AI 框架 Spring AI 和 Spring AI Alibaba 为例,给大家演示一下它们连续对话是如何实现的。
7/21/2025 7:19:00 AM
磊哥

入局 AI Infra:程序员必须了解的 AI 系统设计与挑战知识

本文将分享传统后台工程师积累的技术栈和方法论,如何延续并迁移到 AI 系统,并系统性拆解 AI Infra 的硬件、软件、训练和推理挑战。 作者 | rayrphuangAI Infra 和传统 Infra 有什么区别? 程序员积累的技术栈和方法论,如何复用到 AI 系统架构设计上?
7/21/2025 6:30:00 AM
腾讯技术工程

ChatGPT Agent革命:从对话工具到自主代理的华丽转身

从每次对话需要重新输入指令,到现在能记住你的偏好、主动执行任务,ChatGPT的进化速度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昨天还在感叹GPT-4o的强大,今天就发现OpenAI上线了Agent模式。 这个功能不只是技术升级那么简单,它彻底改变了我们与AI交互的方式。
7/21/2025 2:22:00 AM
阿丸笔记

又一华人面孔!OpenAI 深夜祭Agent大招!背后研究人员曝光!奥特曼:感受AGI!VibePPT将至,Manus晒对比测评

编辑 | 云昭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又是一个不眠夜! 7 月对于 OpenAI 而言意义非凡,从去年盛传 GPT-5 将会发布,再到近日的被挖角风波,再到 OpenAI 即将推出 AI 浏览器,各种传言全都酝酿在今天凌晨的直播里。 发布前,小编的预期是,肯定是 Agentic 办公类的产品。
7/18/2025 2:43:13 PM

OpenAI深夜发布ChatGPT Agent:能主动思考、自选工具,智能体赛道大变天

今天凌晨1点,OpenAI进行了技术直播发布了重磅产品ChatGPT Agent。 ChatGPT Agent具备自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能够主动从其技能库中选择合适的工具,包括Operator、 Deep Research和ChatGPT来完成各种超复杂任务。 例如,用户可以要求 ChatGPT Agent分析三个竞争对手并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等请求。
7/18/2025 10:46:11 AM

使用Python构建红楼梦人物知识图谱

一、python环境准备可详细参考使用Python操作nNeo4j中python环境的搭建。 主要python库如下:复制二、数据准备数据一共有4列,381行,命名为triples.csv:source:实体起点。 比如Alice指向Bob,Alice是起点,箭头开始的位置。
7/18/2025 10:35:30 AM
Python伊甸园

广义智能体理论:智能时代通向「万物理论」的新路径?

在现代科学的宏伟蓝图上,「万物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代表着一个大一统的梦想:构建一个包罗万象、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 它的雄心在于,用最少的本源法则,去解释宇宙间森罗万象的现象——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时空本身的弯曲,到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再到化学键的构成、DNA链的螺旋,直至智能的萌发与自我意识的诞生。 然而,通往这一「梦想」理论的道路上,横亘着现代物理学最深刻的两大鸿沟:其一,是在宏观尺度上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与在微观尺度上主导一切的量子力学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不相容;其二,物理学中的四大基本作用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至今未能被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之中。
7/18/2025 10:19:49 AM